黄芪 【别名】绵黄芪、绵芪
作者:小编
更新时间:2024-11-07
点击数:
适应症黄芪具有补气固表、利尿、托毒排脓、敛疮生肌的功效。可主治脾胃气虚、气短、反复感冒、水肿、小便不利等。
黄芪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。春、秋季采挖,除去泥土、须根及根头,晒至六七成干,理直扎捆后晒干。功能主治为:补气固表,托毒排脓,利尿,生肌。用于气虚乏力、久泻脱肛、自汗、水肿、子宫脱垂、慢性肾炎蛋白尿、糖尿病、疮口久不愈合。
【生长分布】
主产于内蒙古、山西等地。
【性味归经】
性微温,味甘。归脾、肺经。
【主要来源】
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。
【形态特征】
多年生草本;主根灰白色,肥厚,常分枝;茎直立,有细棱,被白色茸毛;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;总状花序腋生。
【采收加工】
春、秋两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根头,晒干。
【性状鉴别】
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;断面纤维性强;嚼之微有豆腥味。
【功能主治】
黄芪具有补气固表、利尿、托毒排脓、敛疮生肌的功效。可主治脾胃气虚、气短、反复感冒、水肿、小便不利等。
【用法用量】
煎服,9~30克;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。
【使用注意】
表实邪盛、气滞湿阻、食积停滞、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者及阴虚阳亢者忌用。
【偏方妙用】
1、治水肿:直接取黄芪生嚼,偏于走表多用于自汗、水肿等症。
2、治气虚血滞:黄芪30克,赤芍、桂枝各15克,生姜10克,大枣10枚。水煎,不拘时服。